在 6 月 18 日结束的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 4.25% 至 4.50% 之间不变。这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连续第四次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尽管市场对此次按兵不动早有预期,但该决策依然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其对全球经济尤其是正处于金融开放合作关键期的格局影响深远。
与 5 月份会议相比,此次议息声明措辞有所调整。删除了 “通胀和失业率风险均上升” 的表述,并将 “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 调整为 “不确定性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这些微妙变化,反映出贸易摩擦的阶段性缓和,同时也暗示美联储对经济风险的评估从 “全面警惕” 转向 “结构性谨慎”。
当前,美国国内经济受持续高利率环境冲击显著。企业融资成本攀升,严重抑制了制造业投资热情;房地产市场遇冷,5 月新屋开工年化总数环比大幅下降 9.8%;居民消费受房贷、车贷利息挤压,零售数据持续呈现疲软态势;联邦政府债务利息支出占 GDP 比重超过 3%,财政政策施展空间被大幅压缩。经合组织最新报告将美国 2025 年经济增长预期从 2.2% 大幅下调至 1.6%,同时上调通胀预期至 3.2%,“增长降、通胀升” 的组合,正是滞胀风险的典型征兆,而美联储最新经济预测也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 年核心通胀预期从 2.8% 上调至 3.1%,GDP 增速预期则从 1.7% 降至 1.4% 。
美国关税政策依旧是经济与政策前景的最大变数。本次会议凸显出美联储对贸易局势及其通胀影响的高度警惕,同时也坦承其中存在显著不确定性。一方面,提高关税直接推升进口商品价格,短期内加剧通胀并抑制需求;另一方面,其长期效应受企业成本转嫁程度、消费者支出削减幅度等复杂因素影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坦言,美联储难以精确预判这些动态中的所有环节,因此决策层选择暂不采取行动,在观察到关税影响的实际数据之前保持按兵不动,以待形势明朗再做决断。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的决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从资金流向看,美元资产吸引力因利率稳定维持在一定水平,新兴市场资金回流压力或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需关注后续美国经济数据及政策走向对资金流向的扰动。在国际贸易层面,稳定的利率有助于缓和因利率波动带来的汇率不稳定,为国际贸易结算和跨境投资营造相对平稳的货币环境。然而,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与通胀预期上升并存的局面,可能影响其进口需求,进而对依赖美国市场的出口型经济体造成冲击。
对于正在积极推进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和地区而言,美联储利率决策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以中国为例,在金融开放进程中,需密切关注美联储政策对跨境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影响。在当前全球经济变局下,中国应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同时,把握全球金融格局调整契机,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全球经济金融体系。
在 2025 陆家嘴论坛聚焦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之际,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这一决策,无疑为与会者提供了重要的讨论背景与现实依据,如何在美联储政策影响下,推动金融开放合作向纵深发展,成为全球金融界亟待深入探讨与解决的关键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