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资本市场中,银行板块集体走强成为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引发了投资者和市场分析师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对银行板块自身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机遇。
一、银行板块市场表现亮眼
自年初以来,银行板块在 A 股市场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截至 7 月 3 日,申万银行板块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 17.26%,在申万 31 个行业中名列前茅,板块总市值也随之大幅增长,较年初增加了 2.37 万亿元,达到 14.73 万亿元,生动诠释了 “大象起舞” 的壮观景象。在个股层面,42 家 A 股上市银行中,近半数上半年股价实现上涨。其中,浦发银行以 37.8% 的涨幅位居榜首,青岛银行、兴业银行等涨幅也颇为可观,分别达到 34.83% 和 31.48%,涨幅超过 25% 的银行股已多达 8 家。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等更是在近期股价再度创下上市以来新高,彰显出强劲的上升势头。
在港股市场,内银股板块同样表现出色。即便在近几日港股行情连续回调的情况下,内银股板块却能逆势上扬。郑州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只银行股涨幅超过 3%,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也在触及阶段性高位后继续保持强势,建设银行更是再度刷新历史高点。
二、驱动银行板块走强的多重因素
(一)高股息策略凸显配置价值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银行股普遍具备高股息特征,这使其在低利率环境中展现出独特的配置价值。截至 2025 年 5 月 9 日,中证银行指数股息率高达 5.39%,显著高于沪深 300 指数的 3.2%,部分银行股息率甚至突破 7%,远超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风险偏好低迷的背景下,银行股凭借其稳定的股息回报,成为了资金避险的优质选择。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基于资产配置的需求,持续增持银行股。据港交所披露,6 月 27 日 - 6 月 30 日,弘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计增持郑州银行 3900 万股,涉资约 4645.8 万港元;6 月 24 日,平安人寿也发布公告称,近日增持 629.55 万股招商银行 H 股,增持后其对招商银行 H 股的持股比例突破 15%。
(二)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央行与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银行板块的走强提供了有力支撑。央行宣布降准 0.5 个百分点、降息 0.1 个百分点,这一举措直接降低了银行的负债成本,改善了净息差。同时,金融监管总局推动设立信贷支持科技创新专项工具,修订并购贷款管理办法,这些政策有效降低了银行的不良生成压力。监管部门还要求国有大行分红比例稳定在 30% 以上,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银行股分红的预期。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拟发行特别国债 5000 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这有助于提高国有大行的资本充足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也增强了市场对银行板块的信心。
(三)估值修复需求与资金面支撑
长期以来,银行股估值处于较低水平。截至 2025 年 5 月 14 日,银行板块 PB 仅 0.56 倍,PE 约 6.37 倍,处于近十年 10% 分位数以下。然而,这种低估值状态也意味着银行股存在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横向对比来看,银行板块股息率高于煤炭、电力等传统高股息行业,配置性价比十分突出。从资金面来看,2025 年银行主题 ETF 资金持续流入,年初至今涨幅超 6%,成交额达 9.55 亿元。外资机构上调中国股票评级,也吸引了更多外资流入银行板块。此外,国家队资金同样对银行股保持积极态度,为板块的上涨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四)经济复苏预期增强
2025 年一季度,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 12%,消费贷需求也有所回升,这推动了银行利息收入的增长。同时,基建、制造业贷款增速也呈现出回升态势。从资产质量方面来看,2024 年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 1.62%,关注类贷款占比 2.25%,较 2023 年下降 0.1 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经济复苏预期的增强,使得市场对银行未来的盈利能力充满信心,进而推动了银行股股价的上涨。
三、银行板块走强带来的影响
(一)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银行板块在金融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走强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银行股占沪深 300 指数权重达 18%,其估值修复带动指数波动率(VIX)从 25 降至 18,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Wind 数据显示,在银行股大涨期间,AAA 级企业债信用利差收窄 20BP,民营企业发债规模周环比增长 35%。银行板块的稳定表现,为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增强了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银行板块的走强有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助力宽信用落地。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能够支撑更多的信贷投放。2025 年二季度,银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从 10.3% 回升至 11.5%,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提升至 28%,绿色信贷余额突破 35 万亿元。银行股估值修复改善了市场对净息差的悲观预期,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从 2.8% 下行至 2.5%,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步下降 0.3 个百分点至 4.1%,直接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同比下降 7.2%,这将有力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对投资者的影响
对于投资者而言,银行股的走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A 股投资者中银行股持仓占比约 15%,板块大涨使个人投资者金融资产市值增加约 1.2 万亿元,边际消费倾向提升 0.05 个百分点。6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从 8.1% 升至 9.3%,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增速超 15%,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银行股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持仓中银行股占比达 22%,板块上涨带动养老金投资收益率提升 1.2 个百分点,2025 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同比增长 9.8%,高于可支配收入增速 2.3 个百分点,为投资者的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保障。
四、银行板块未来走势展望
展望未来,银行板块有望在多重因素的支撑下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货币政策预计将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基调,降准降息空间依然存在,这将为银行板块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存贷款非对称降息的落地,将进一步支撑息差企稳。一揽子金融政策的加码和结构性工具的加力,将促使银行基本面的积极因素持续积累,业绩拐点可期。随着经济复苏的不断推进,银行的资产质量将进一步改善,盈利能力也将逐步提升。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银行板块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金融监管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等因素,都可能对银行板块的未来走势产生影响。银行自身也需要不断加强风险管理,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银行板块集体走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银行板块自身投资价值的提升,也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于投资者而言,银行板块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但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变化,合理配置资产,以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