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稳定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它通过与法定货币、黄金等资产挂钩,试图在价格剧烈波动的加密市场中充当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理论上具备稳定币值的特性。然而,随着香港《稳定币条例》8 月 1 日即将生效,相关概念股在市场上掀起了一阵狂热的炒作之风,稳定币正面临着被扭曲为短期炒作工具的风险。
自 6 月以来,稳定币概念股在港股市场持续上扬,多家上市公司仅仅是回应了在稳定币领域的布局,股价便强势拉升。这种现象背后,是市场对香港稳定币立法所带来的政策红利的过度反应。《稳定币条例》的出台,原本旨在为稳定币发行商提供明确的监管框架和牌照申请路径,推动稳定币行业的合规、稳健发展。但部分投资者却将其视为一场短期暴富的机会,盲目跟风涌入稳定币概念股,使得股价脱离了公司实际业务和基本面。
稳定币从本质上来说,是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支付工具之一,本身并不具备显著的升值空间。其核心价值在于解决加密货币价格剧烈波动的问题,充当连接中心化现实世界和去中心化加密世界的桥梁,尤其是在跨境支付等领域展现出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为传统支付体系提供补充。例如,在跨境电商交易中,稳定币能够近乎实时地完成全球结算,节省大量中间费用,打破传统跨境支付受实体金融监管限制、效率低、成本高的困境。
然而,当稳定币被用作短期炒作工具时,诸多弊端便随之而来。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种基于市场热点和资本炒作的股价飙升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和风险性。一旦市场热点转移或资本撤离,股价极有可能大幅回调,导致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部分公司为了迎合市场炒作,仅仅通过公告、调研等渠道发布与稳定币热点相关的模糊信息,实际业务进展缓慢甚至毫无实质布局,却成功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和追捧,最终使投资者沦为 “击鼓传花” 游戏中的受害者。
从市场层面来看,过度炒作稳定币概念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大量资金涌入稳定币概念股,可能造成资金错配,使得真正有价值的创新项目和实体经济发展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支持。而且,这种非理性的炒作行为会掩盖稳定币行业本身存在的风险,如储备资产不足、透明度欠缺、监管政策变化等。以算法稳定币为例,此前就出现过因算法机制缺陷导致价格脱锚、币值暴跌的情况,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洪丕正明确指出,稳定币不应作为短期炒作工具,而是一场长期战局,关键在于推动支付基础设施和资产市场数字化。香港即将实施的稳定币监管制度,旨在提供清晰的合规框架,吸引全球机构在港开展发行、托管和交易业务,巩固自身在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上的战略定位,而非鼓励短期投机行为。
为了避免稳定币沦为短期炒作的牺牲品,投资者需要回归理性,深入了解稳定币的本质、功能以及相关公司的实际业务情况,不能仅仅因为市场热点就盲目跟风。在买入稳定币相关公司股票前,应详细考察公司目前的业务与稳定币领域的关联性,以及稳定币业务可能为公司带来的实际提升。同时,上市公司若涉足稳定币领域,也有责任明确披露技术储备、合作方资质及盈利模式等关键信息,避免误导投资者。监管部门则需持续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借稳定币概念恶意炒作股价的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有序。
稳定币具备革新金融支付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潜力,但只有当它摆脱短期炒作的漩涡,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提升金融效率的本位上,才能在长期的发展中真正发挥其价值,为金融市场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变革。